not ie

常见问题

1. 辅导是甚麽? 辅导员会用甚麽方法帮我?
辅导是一个过程,过程中辅导员与受助者透过面谈建立同行者的关係,透过这个关係,受助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清楚自己和周围的情况,以至更清楚前面的路向和找到更多的选择和出路。
 
我们拥有十多位辅导员,各位辅导员各有专长于不同类型的个案,在接收个案时,我们会按个案的性质和需要,分配个案给最合适的辅导员跟进。
 
我们的辅导员会按受辅者的需要採用最合适的辅导方法,最常用的是认知行为治疗,协助受辅者用正面和积极的行为和思想面对问题;还有家庭关係治疗,让受辅助者理解和解决现时家庭的处境;另外也会按个别受辅者特殊情况,加入其他治疗方法,如行为治疗、艺术治疗、人本治疗、心理动力分析治疗等。
2. 我需要辅导吗?
如果你现在有情绪问题,并经常影响日常的生活、工作或人际关係,请尽快安排约见,以便作初步的评估,并尽早找出和解决问题。
 
虽然我们日常购物时,大部分产品都有说明书,教我们怎样使用和保养产品,但父母生我们时却没有一本说明书跟着婴孩出世。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父母只好用他们所知道的应对方法教我们,我们也理所当然地用我们从父母身上所学的方法去应对别人,包括配偶、子女、同事或朋友,但我们所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很难用原生家庭套方法去应对所有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困难,特别在与亲密的人(配偶 、子女、家人、男女朋友)相处时更见紧张,很想有人能给一点意见。
 
很多人以为自己并没有很大的问题,也没有遇到明显的困难,不需要辅导吧!但事实刚好相反: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辅导认识自己,改进自己,让自己成长,也让身边的人成长。其实辅导是让人更清楚自己,多看一点自己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减少盲点;另一方面,辅导过程也让人可以探索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寻找合适的方法加以发挥,帮助自己克服所面对的困难。
3. 辅导过程中我的资料会有其他人知道吗?
不会。除非获得受助人同意,否则辅导员不会向其他人透露受助者的资料和双方的谈话内容。但若遇到受助者表示会伤害自己或他人,或受助者表示将进行刑事罪行,辅导员会考虑转介受助者至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
4. 辅导通常要进行多久?
每节辅导为50分钟,通常每星期一节。辅导要持续进行多久,需按受助者的情况而定,一般受助者经过4至8次的辅导,已可深入瞭解和处理自己的问题。一般的小朋友经历 4次的游戏辅导,也会见到明显的改善。
5. 会否每次接见我的心理辅导员都不同?
絶对不会。 本中心会在受助者预约时询问受助者关于个案性质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决定那位心理辅导员最适合受助者,该心理辅导员将协助受助者至完成为止。
6. 你们会提供葯物给我吗?
我们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包括临床心理治疗、艺术治疗、儿童游戏治疗等等),但同时为受助者评估情绪及精神状况,如情况需要,心理辅助员会跟受助者商讨及建议同时使用葯物治疗,并可推介合适的家庭或精神科医生,以加快受助者的康復。
7. 我觉得是我配偶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但叫他∕她去看辅导,他∕她总是不肯,反而说有问题的是我,我应该怎麽办?
可尝试向他∕她解释家庭或婚姻都是关係的问题,当然需要「一起」解决,单与一个人谈是没有大作用的,「一起」可以让辅导员从各家庭成员了解整体的问题。如果最后配偶都不愿意参加辅导,也不需要灰心,我们相信「谁愿意被辅导,就由谁开始改变」,人是互动的,我们可以自己先接受辅导,认识多一些相处技巧,主动作出改变,对方也会跟着改变。
8. 甚麽是心理医生?
其实学术上并没有此词语,一般在香港统称心理辅导员和临床心理学家等心理治疗工作者为心理医生。
9. 我唔知要心理辅导,临床心理学家,还是要睇精神科医生?
心理辅导以倾谈为主,第一次的面谈包括了解受助者问题和背景,初步评估受助者情绪和精神状况,分析问题背后的症结,以及初步介入并建议受助者治疗的方向和流程,如受助者的情绪和精神状况已严重地影响生活,辅导员会跟受助者讨论和建议接受精神科医生作进一步跟进。
 
临床心理学家,主要负专业评估,撰写心理报告和心理治疗,当中不涉及药物治疗;心理报告主要为法定用途如法庭,政府,机构或学校;心理治疗部份跟心理辅导相约。
 
精神科医生主要负责专业评估和药物治疗,当中不涉及太多或深入的心理治疗,精神科医生也会按受助者的需要安排心理辅导跟进。
 
一般情况我们建议受助者先约见心理辅导,因大部份受助者情绪和精神状况均涉及心理或人际问题,需要以心理辅导治疗;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辅导员会转介精神科医生跟进。
10. 你们会否预收客人辅导费?
本中心絶不会预收受助人辅导费,辅导费用为每次计算,本中心希望每位辅导使用者能按自己的需要,安心地约见我们的辅导员、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
 
其实,在香港一般的心理辅导机构也只会以〔逐节〕方式收费,因为不可能也不现实在未约见个案前已预计需要多少约见次数;另外我们亦尊重 受助人可随时终止辅导,这是基本的辅导精神,让受助人有自主的能力。
11. 你们会用催眠为我进行心理治疗吗?
我们一般会以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或心理动力分析治疗等主流心理辅导理论协助受助者理解和处理问题;我们有部份辅导员也拥有催眠师资格,如受助者的个别情况合适和需要,辅导员在仔细和受助者讨论后,才会以催眠方式协助受助者.
 
根据权威的美国心理学会指引,催眠本身并不是一种心理治疗,也不是治疗一种;催眠只是其中一种手法协助其他的治疗,并且催眠对每一个人的反应也很不同,需要很小心的使用.
 
"Hypnosis is not a type of psychotherapy. It also is not a treatment in and of itself; rather, it is a procedure than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other types of therapies and treatments. People differ i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respond to hypnosis."
 
来源: 美国心理学会 http://www.apa.org/research/action/hypnosis.aspx